对于阴阳五行,想必很多朋友都不是很了解,但是对于行家来讲,就清楚的知道儒家董仲舒发明了阴阳五行,以及天人合一理论。那么想要知道关于何为阴阳五行学说,想要具体了解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,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!
阴阳五行说是谁提出的
阴阳家是“诸子百家”中的一家,所谓“百家”泛指多家而言,司马谈归纳为六家,即阴阳、儒、墨、法、名、道(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),西汉末年古文经学家刘歆总括为十家:阴阳、儒、墨、法、道、名、农、纵横、杂和小说家。十家中除去属于文学的小说家外,后人称之为“九流”,补充了兵家,重要的仍然是司马谈所说的六家。
阴阳的本义指日照的向背,阴阳家的特点是:“深观阴阳消息&rdq属牛的人2013年运程_2013年生肖运程_卜易居uo;,运用阴阳消长模式来论证社会和人事。
邹衍(约前305—前240年)又作驺衍,是齐国的思想家,开创了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。他提出了阴阳消长,五法终始的学说,简称为阴阳五行说,在当时及秦汉以后都有较大影响。邹衍曾任燕昭王师,游历魏、赵、燕、秦等国,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评价他:“其语闳大不经,必先验小物,推而大之,至于无垠”。他的学说包括三部分,一是天论,谈天地的发生和发展,当时颇为著名,称之为“谈天衍”;二是地理学说;三是阴阳五行的五法终始学说,第三部分影响最大。
何为阴阳五行学说
原始的五行学说,由子思、孟子的创导而流传世,原本是一种对物质构造的古老学说,这种学说认为物质世界的各种事物,由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种东西构成。邹衍加以改造和发展,把五行学说论述为与历史发展和朝代的更替有关的一种历史规律。
邹衍认为:凡帝王之兴,天必先见详乎下民。黄帝之时,天先见天演(蚯蚓)大蝼。黄帝曰:“土气胜!”土气胜,故其色尚黄,其事则土。禹之时,天光见草木秋冬不杀。禹曰:“木气胜!”木气胜,故其色尚青,其事则木。汤之时,天先见金刃生于水,汤曰:“金气胜!”金气胜,故其色尚白,其事则金。至文王时,天先见火,赤鸟衔丹书,集于周社。文王曰:“火气胜!”(《吕氏春秋·应同篇》)火气胜,故其色尚赤,其事则火。
从黄帝到周文王是五法终始的更替,邹衍的观点是五法、五气、一物胜一物,循环往复,相代而兴,每个朝代相当一个“德”,历史就按照这个循环推演发展,邹衍五法终始说的宗教迷信和神秘色彩赋予皇权神授,这种理论迎合了战国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,因此他受到齐威王、梁惠王、赵平原君、燕昭王等的欢迎和优待。秦统一后也用其理论立国,周是火德,“今秦变周,水德之时”(《史记·封禅书》),水胜火,秦是水德“更名河曰德水,以为水德之始”,(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)借助他的学说来说明周的灭亡是符合天意的。
邹衍熔天、地、人于一炉的思维方式,他把宇宙所已知的一切现象综合起来,形成一个整体的大系统,是思想领域对种种历史的和现实的问题的斗争反映,但是他的五德终始说,绝不是关于历史发展的科学理论。
邹衍的五德终始说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,而且对后世的学术和政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。他把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解释为天的意志,五行相克,这是历史的循环论,为宗教迷信发展的提供了舆论。秦汉时期出现的方士,运用了邹衍的学说,把道家的仙术和鬼神之说相结合,成为神化皇权的工具,董仲舒把五法终始说进一步演化为“天人合一”、“天人感应”的思想,后来经过无神论思想家王充的批判,五德终始说走向衰落。
评论列表 人参与